工商時報【陳昱光】

台灣的醫療水準與品質是世界各地有目共睹的,所以有許多國外的醫療機構都希望能藉由跟台灣醫院合作或邀請協助輔導、學習我們的醫療模式。雙和醫院最近也派出一組醫療團隊進駐中國寧波的李惠利醫院。此辦公收納種軟實力的輸出,以合作輔導國外醫療機構為主軸的模式,其實是台灣國際醫療可以發展的另一種方向。辦公收納櫃

再進一步來說,我們的醫療團隊除了到國外進行駐點輔導的工作之外,也能在當地以實際行動推廣台灣的國際醫療,將有較高階醫療需求的客戶引介來台,促進國際醫療產值。

而在硬體方面,現在辦公收納箱台灣的醫療設備已無法與大陸競爭,大部份醫院獲利持續被壓縮,加上願意投入醫療及護理的人力嚴重不足,在缺錢缺人的情況下,形成一種惡性循環,醫療機構更無力從擴充規模或在檢測設備上贏過外國。

另外,穿戴式裝置的興起,也帶動醫療產業一波新機會,政府在2013年就已經推出醫療相關APP,具備健康管理功能,同時將台灣國際醫療機構的資訊結合其中,期望增加國外旅客來台觀光醫療的意願。國內也有不少電子大廠陸續開發穿戴衣,並與醫療機構合作,透過藍芽技術及雲端功能,可即時監測血壓、心跳等,提供醫療健康資訊,達到遠距照護的效果。

現在是智慧醫療的時代,服務對象更從病患延伸至一般民眾,只要將客戶身體狀況的統計數據提供給專業管理師,便能夠依照個人需求給予建議。例如長期在外地的台商,對於台灣醫療品質信任度較高,因此願意回國進行診斷或治療。即便他們再次去到國外,仍然可以透過健康監測的功能,與醫療機構建立起緊密的聯繫管道,以積極的健康管理取代被動的疾病診治。

其實台灣在國際醫療起步很早,但現今產業發展反而卻落後許多亞洲國家。其原因在於規範太多、開放太少,以及整個醫療體系陷入停滯,缺乏足夠動能向上發展。倘若法令能夠適度放寬,鼓勵更多人力進入醫療產業,以台灣打下的基礎與名聲,未來仍大有可為。7AF5E645E3ED0BB1

arrow
arrow

    zuy30rg86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